沿革說明書

1、創始人Judith Lin Sullivan於1986年自台灣移民到美國,30年來經常思考如有機
會應該對台灣有所回饋,然而個人創業過程中事務繁忙,也一直缺之具體的精想,近年來營業穩定,許多事務不須再親力親為,於是與有共識的親友計議,如何提供資源回饋鄉里。
 
2、因為今日社群媒體盛行,和同儕的比較心態油然而生,例如成功的定義,幸福的方法等,成年人們多少幾乎都有不健康不快樂的問題,憂鬱症成為時下流行病。
此外,經濟衰退,人心苦悶,也導致許多社會問題,使憂鬱人口急速上昇。據統計
約20%的台灣成人有輕重程度的憂鬱症,因此跳自殺事件有所聞。近年來新冠疫情肆虐,青少年族群罹患憂鬱症的比例也有明顯增長的趨勢,然而很多父母不理解,一個活蹦活跳的人怎會突然變成退縮逃避學習,有的以為是裝的,有的會用比差的方式勸:看那些比你更困難的人都可活得好好的,或一味鼓勵:不要想太多,專心讀書就好,因此延誤去看身心科醫師接受治療,由輕症轉重症,導致復原之路更漫長。
 
3、由於Judih在美國受多元環境之薰陶,長期以來,體驗到許多平衡身心的原則與方法。例如要在(1)發掘新事物或冒險(exploration)與(2)己知、能預見、可靠的熟悉環境裡(exploitation)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的生活,因為不斷追逐新事物容易使心迷亂,過度安逸怠惰則會失去生命力;並且深深體會,運動可以強健身心靈,因而養成運動習慣。由於頻繁回台,每每聽聞親友鄰居有憂鬱症者,便嘗試造訪、關懷,透過憂鬱症者的家屬,陪伴其就醫與養成運動之習慣,竟然行之頗有成效,大部份的憂鬱症者均得到改善或痊癒。
 
4、Judith 在深入這一個領域後,發現國内外雖然已有不少相關租織,但很少有
主動探查與出訪(out-reach)的系統,於是在北美的華人社群裡,開始試驗各種主動支援憂鬱症者的方法,得到更多的正
面肯定。主動、親和力、真誠、自然、耐心乃是從事服務業的Judith所擅長,也正是主動探查與出訪者應具有的一些特質。
 
5、於是Judith 和親友們成立此基金會,開始將相關構想逐步付諸行動。因為創立基金會的初衷是要回饋社會,因此決議不對外募款,全部資金由個人提供,亦沒有免費的志工制度,凡為基金會工作者,視同一般就職者而支付薪水,外勤者依當地的社服工作者的行情,以受訓和工作的時數來計算薪水,具有董事身份者則不予支薪。
 
6、憂鬱症其實時間到了多可自癒,但是過程中需要他人提供起居飲食的照護,並防止自殺,照護者的負擔非常沉重,如果沒有支援協助,極有可能成為下一个憂症患者,這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環,為照護者分憂是創立基金會的宗旨。所以基金會主動提供憂鬱症者的家屬與親友各種支援,减輕其身心與財務負擔,一起協助憂鬱症患者走出陰霾,恢復健康,並且建立優質的生活習慣,避免復發。
 
7、其實,太閒的人反而會產生心理疲勞,即失去對生活的热情,因為人一旦無所事事又缺少勞動,只有消耗心靈,長期下來容易導致憂鬱症。故每個人都應該有「要活得健康,就要勤於運動」的觀念。從理解鬱症的成因,終結憂鬱症,讓生命更豐盛,基金會希望能與人分享各種健康快樂的生活經驗。

Search Website

Keyword